認識祥育


 
羅慶堃老師,慈祥的老人,戴著白帽子,有著白色眉毛且面色紅潤,年紀近百,卻仍透露出慈愛與溫暖。

「生命,再弱再小再殘缺,都有它存在的價值,都不該被輕易的放棄!」

-羅慶堃老師創辦緣起-

本院創辦人羅慶堃老師從事教職逾25載,有感於心智障礙者往往成為家庭負擔及困擾,憨傻的外型在社會上備受歧視與不公平對待,早期民間收容機構設備簡陋,還有很多政府資源無法照顧到的地方,「想要照顧弱勢」的心願一直埋藏心底。

終於,退休後將想法為行動,針對無力照顧心智障礙者的家庭,提供專業服務,讓心智障礙的大小朋友,能透過生活訓練,生活能夠自理,並積極融入社會。80歲創立身心障礙機構是羅老師最大膽的投資,也是他人生最後一個職志。「生命,再弱再小再殘缺,都有它存在的價值,都不該被輕易的放棄!」。

祥育教養院的招牌,自91年成立至今,還維持著桃園縣的字樣

服務現況

服務類型
全日型住宿式機構


服務對象
18歲以上領有身心障礙中度、重度、極重度或智能障礙伴隨多重障礙者


服務人數
目前照顧40位服務對象


服務地區
分布於桃園市、新北市、台北市

一位憂心等待家人的憨兒,神情憔悴地趴坐桌旁,眼神失焦、表情沮喪,顯示出失望和無助的情感。
祥育故事

英姊,極重度智能障礙的服務對象,平常總是雙手插在口袋裡,坐在角落,靜靜地看著大家活動。頗有個性的她,最常說的話就是「不要!」,每次都讓大家傷透腦筋,老師也會想盡一切的方法,引導英姊完成該做的事。

一眨眼,英姊住在祥育已經13年了,而她的家人,已經沒有辦法照顧她了。從最開始送她進來的父母,之後陸續離世,唯一的親人哥哥,也因為失智住進了安養機構。現在跟以後,就只能依靠祥育照顧她了。


祥育啟智教養院有36位孩子,創辦人羅慶堃老師就是為了像英姊這樣的服務對象,即便沒有家屬的托付,也要「好好地照顧他們」,祥育就是這群孩子永遠的家。

在民國90年初期,當時社會大眾對於身心障礙機構還存有許多的不瞭解與偏見,祥育在剛開始要找落腳處的時候,屢屢被當地居民抗議、排斥,好不容易在桃園八德一處小型工業區巷內找到願意接納祥育孩子的地方,我們就在這邊住了20年。

為何要新建家園?

▌原因一
服務的憨兒大了也老了,其中過半早已失親,或是父母皆已年邁、家庭無力照顧,對於這群長不大的孩子,祥育不只是他們現在唯一的居所,更是他們心裡所歸屬的「家」。但現在祥育的房舍是租賃的,我們一直處於各種不確定的狀態,擔心隨時會接到要搬家的通知。

▌原因二
民國90年當時立案核准規劃的空間與設備,過了20年後建築物已經不符合現行法規,若要就地改善,在既有的老舊結構下有很高的困難度,再加上租賃的房舍無法任意變動,可說是遇到重重阻礙。


為了避免建築物的問題、租約到期的困擾一直重蹈覆轍,因此祥育萌生了想要一個新的家的想法,給這些憨兒真正穩定、可以住一輩子的家。

祥育新家園介紹

然而,祥育啟智教養院於民國113年2月27日搬遷至桃園市龍潭區梅龍路363號,建築規劃為1、2層樓有寬敞的腹地與充足的活動空間,友善的無障礙設施,讓生活在祥育的每位服務對象能獲得完善的照護!